棋院动态
你的位置:首页 > 棋院动态

在病毒横行的寒冷假期,献上暖心的亲子教育

* 来源: * 作者: admin * 发表时间: 2023-09-21 15:51:30 * 浏览: 119

       最近,全中国都在高烧,全民煎熬抗阳。有关返校复课还是居家学习,进班上课还是线上网课的话题,被师生们讨论不休。

       经过上学期的煎熬,学校如何安排?是返校上课,还是继续网课,或者暂停一切线上线下课?

       把自强和温暖    种在孩子的心田

 

      各位家长朋友:

      经过三年的抗疫,我们即将开启正常的生活。在此之前,在今年寒假乃至未来的几个月,我们还会面临一些挑战。

      岁月有伤亦有光。在这个特殊的阶段,家长和老师面对不确定性时的镇定、激励和温暖,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精神力量。我相信,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,有社会各界的同心互助,有大家一起同向同心同力,我们将会很快走过这一小段暂时的泥沼路。

      可以想象,这段时间里大家都还会面临比较多的困难,但相对孩子而言,我们更容易理解和应对挑战与多样性。因此,请大家“把希望种在心田、把微笑写在脸上”,不断激励自己和孩子,认真而开心地过好每一天。

 

     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:“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”。哈佛大学医学院从7岁到中年追踪了377人,发现童年时期在挫折等不快乐的环境下生活,心理压力大、负面情绪多的人,成年后还是经常会存在沮丧、恼怒、急躁等负面情绪,中年时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17%,女性增加了31%。

因此,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寒假,棋院就亲子教育和大家交流六点:

 

01  让孩子生活有规律

      要帮助孩子制定寒假生活计划,包括学习、锻炼、家务劳动、名著阅读、休闲与交往等。一般早上起床时间要不晚于七点半,晚上睡觉时间要不晚于十点半。学习、锻炼、就餐时间要相对固定。要严格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(每次最好不超过30分钟)。如果孩子的生活规律被打破,作息不规律、睡眠不足、熬夜太多,就会表现出心情烦躁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效率低下等现象。

 

02  让孩子多锻炼

      要尽量带领孩子多锻炼,比如跳绳、做俯卧撑、立定跳远、做眼保健操、慢跑、骑车等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对3300名中小学生进行过调查,发现爱运动、体育好的孩子性格开朗、善于合作、朋友多、更愿意交流、成绩较好。每天坚持运动1~2小时的中小学生,成绩在班级处于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别为19.1%和42.7%。脑科学研究表明,体育活动能促进大脑发展,能提高空间知觉、时间知觉、深度知觉、本体感觉等个体的感知觉能力,对减缓负性情绪和情绪障碍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,对学习、记忆和创造性思维的促进十分明显。

      凡事皆有度,有节则无虞。这里我要特别提醒的是,近期出现过发热症状的孩子,不宜从事剧烈运动(如打篮球、踢足球、长跑等),建议以父母陪伴的广播操、户外散步、下围棋等轻微活动为主。

 

 

03 让孩子对学习始终保持热情

      由于疫情原因,本期在校学习时间受到影响,所幸由于老师们抓实了教学研究,将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结合得比较好,各年级均已全面、系统地上完了新课。在放寒假期间,一是请督促孩子按老师所列的知识清单认真复习,一点一点过好基础关;二是多发现孩子学习中的闪光点(如整理、记忆、纠错、拓展等),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;三是多发现学习之外的闪光点,如有计划、守时、专注、书写工整、不拖延、不畏难等,多表扬学习态度、学习毅力和自觉性;四是设置中等难度的目标(跳一跳、摘得到),不断强化孩子的学习信心;五是不要把孩子感兴趣的事和学习对立起来(一味地只强调学习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无趣的事,从而产生对立甚至厌学情绪),该玩的时候开心地玩,该学的时候专心地学,既要让孩子学好也要让孩子玩好。

 

04  让孩子自然表达情绪

      世界卫生组织今年三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,新冠流行的第一年,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增加了25%,年轻人受到的影响尤其大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认为,这种心理层面的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。

      在大流行及后疫情时代,社会的、环境的、他人的因素和孩子个人的感知,都可能给孩子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,增加他们的紧张、担心、焦虑甚至恐惧。

为此,在这里提出五条建议:

       一是  让孩子表达悲伤和痛苦。不要害怕孩子表达悲伤、说出痛苦。真相是:当悲伤表达出来以后,就减少了一半。孩子在诉说和理解中,会得到安慰和解放。一个真正快乐的孩子,一定是敢于表达悲伤、痛苦和郁闷的孩子。没有压抑的委屈,才有发自内心的快乐!

       二是  不要纠缠孩子的糟糕情绪。孩子们在情绪不好时,容易接受事务本来的样子并用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描述。和成年人不一样的是,他们不喜欢、不需要事无巨细地分析。因此,一旦家长过度纠缠于“是什么、为什么”,孩子会感到无助和难受,可能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。

       三是  尽量不带情绪地说话,注意沟通时的语速和语调。研究表明,在沟通的组成部分中,表情和动作占到55%,语调和语速占到38%,语言只占7%。因此,在和孩子的沟通中:
(1)要倾听孩子说话;
(2)要听他说话中的感受,真正与他产生共鸣;
(3)要有积极的反应,让孩子知道父母确实听到并理解他所说的话;
(4)父母自己有情绪时,尽量不处理和孩子之间的问题;
(5)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(如点头、竖大拇指、拍拍肩膀、击掌等)沟通。

 

        四是  在每日沟通中多问四个问题:
(1)今天有什么好事发生吗?
(2)今天有什么好的表现吗?
(3)今天收获了什么?
(4)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?鼓励孩子多看自己的优点和进步,以积极、轻松的方式沟通。

        五是  出现问题时要主动沟通。保持淡定是父母最应修炼的基本功,要不赌气、不斗气,主动找机会和孩子和解。和孩子和解,不是说一句对不起就解决问题的,重要的是在和解中增进理解、实现彼此成长。具体做法是:

第一步,表达理解,用“我知道”;

第二步,表达感谢,用“谢谢你”“多亏你”;

第三步,表达肯定,用“你真不容易”;

第四步,表达歉意,用“对不起”;

第五步,表达坦诚,用“为什么”;

第六步,表达期待,用“我更希望你”。

 

05  让孩子知道界限和底线

      在寒假中,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,要善于对孩子说“不”。若没有原则和底线,凡事有求必应,会导致孩子不懂珍惜、能力缺失、没有责任心等。

      生活中,孩子常常会用闹别扭、发脾气等行为试探父母的承受度,考验父母的耐心。

      有些父母害怕冲突,不管孩子因为什么生气,都会无原则地让步。长此以往,孩子就会认为,只要他发飙、撒娇、耍横,父母就会让步,他就可以不必遵守规矩。尝到甜头后后,孩子就会在生活中得寸进尺地与父母抗衡。

      因此,父母要学会适时对孩子说“不”,让孩子学会理解与尊重,懂得自我克制。

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汤森德博士强调了明确界限和底线的重要性,他说“父母是孩子曲折人生道路上的护栏,你必须坚强。当孩子一次又一次撞击护栏时,你要站稳,你必须坚强到底,让你的孩子学会走在栏杆内。护栏一定会被碰撞的,但是它若发挥功用,将能保护那一再碰撞他们的孩子的一生”。

 

06  让孩子在疫情中学会成长

一是要佩戴好口罩。即便康复后也要佩戴口罩,要防止再次感染,尽力保护好自己;

二是若孩子发烧生病后,要居家休养(隔离)、治疗,不外出,谢绝一切探访;

三是在生病期间,不要乱吃药,要避免超剂量、超次数用药,若连续三天发烧超38.5℃就要到医院治疗;

四是要勤洗手、常通风,要注意营养均衡(保证蛋白质和必要脂肪酸的摄入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)、睡眠充足、运动适量,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;

五是要尊重、理解医护人员,常怀感恩之心才有智慧的力量;

六是要善待快递外卖人员和小区物业服务人员,以善心善行为社会传递温暖;

七是若家里有人阳性了,丢垃圾时请用“鹅颈式封扎法”包扎好,给他人多一份保护。